从泥到杯我们的陶瓷之旅
导言 看着一坨粘土在你眼前变成一个器皿,有一种近乎神奇的感觉。投掷是清晨的杯子或餐盘真正开始成形的地方--那一刻,无形的粘土变成了有目的、有个性的东西。 快速总结: 投掷是在旋转的陶轮上塑造粘土的过程 在开始投掷之前,适当的粘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这一过程包括对中、打开、拉动和塑形 不同的形式需要不同的技术和工具方法 投掷既是对粘土的感受和倾听,也是一种技术 准备工作转轮转动前 选择合适的粘土 在我们的工作坊里,我们精心挑选炻质粘土,使其在可塑性(粘土的易动性)、强度和烧制特性之间达到完美平衡。不同的作品可能需要略微不同的粘土成分--杯子需要易于投掷但强度足以支撑把手的粘土,而盘子则需要收缩率较低的粘土以防止变形。 称重和楔形 一致性对陶瓷作品至关重要。我们会根据作品的要求精确称量每一团粘土的重量--一个标准的杯子可能需要 400 克粘土,而一个大碗可能需要 1200 克或更多。 称重后,粘土需要楔入,这是一个揉捏过程: 清除可能导致窑炉爆炸的气泡 对齐粘土颗粒,提高可加工性 使整个球具有均匀的一致性 我们通常使用螺旋楔形技术,将粘土搓成螺旋状,同时施加压力使其压缩。对于单件作品,我们可能会楔入 2-5 分钟--看似微小的努力,却能让投掷过程变得与众不同。 舞蹈开始掷轮 居中:寻找完美平衡 对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许多初学者都为此而苦恼,但它却决定了接下来一切的成败。一个完美居中的粘土球在旋转时不会晃动,可以做出对称的形状和均匀的墙壁。 这一过程包括 用力将粘土固定在砂轮头上 润湿粘土以减少摩擦 用手臂支撑身体以保持稳定 在车轮旋转时施加可控压力 逐渐使粘土完全旋转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需要对粘土的运动和阻力保持敏感。当正确对中时,粘土就会像静止不动一样旋转--一个完美的旋转轴已经找到。 开幕:创造初始虚空 定心之后就是开模--这是将实心粘土球转化为空心模型的第一步。我们用拇指或手指向下按压旋转粘土的中心,在底部附近停止,以便为底座留出足够的粘土。 开口的宽度决定了作品的初始底面直径。对于杯子,我们可能会设计一个相对较窄的开口,而对于碗,则需要一个较宽的初始空隙。 拉动:筑墙 现在到了最容易辨认的部分--向上和向外拉坯壁。我们用手指在粘土的内侧和外侧轻轻施压,使粘土壁变薄并隆起。 这种拉拔过程需要...
导言 抛坯赋予了陶瓷作品最初的形状,而修坯则是对其进行完善的过程。这个经常被忽视的阶段将功能性但粗糙的形状转变为具有意向性、平衡性和优雅性的作品。这是 "足够好 "和 "恰到好处 "之间的区别。 快速总结: 当粘土干燥到 "皮革般坚硬 "的状态时进行修整 这种工艺可以去除多余的粘土,并使形状更加精致 修剪可增加脚环、完善比例并保持稳定 这一步骤需要耐心和精确 修剪得当的作品在视觉和物理上都更加平衡 完美的时机硬皮舞台 修剪只能在粘土干燥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窗口进行。太湿,粘土会在压力下变形;太干,粘土会变脆,难以切割干净。 理想的阶段被称为 "硬皮"--此时粘土已经足够干燥,可以牢固地保持形状,但仍然可以用金属工具切割。粘土应该 触感凉爽但不潮湿 像奶酪块一样坚固 处理时保持形状 切割干净,不会碎裂 达到这一阶段通常需要投掷后 12-24 个小时,但会因湿度、温度和作品厚度而异。我们经常用塑料袋包裹部分作品,以减缓干燥速度,确保它们均匀地达到这一完美状态。 修剪工具 我们的修剪工具包包括 用于清除粘土的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环形工具 用于平滑表面的木筋 金属肋条可打造整齐的边缘 测量厚度的卡尺 用于标记和细部加工的针状工具 不同的形状需要不同的工具--碗底的宽边需要较大的环形工具,而脚环的脆边则需要较小而锋利的工具。 修剪过程 设置转轮 修剪时,首先要将硬皮倒扣在车轮上。我们使用 粘土夹头(像软甜甜圈),用于支撑曲面造型 保护轮辋的泡沫球棒内衬 使作品在砂轮上完美对齐的对中技术 在这一阶段正确对中与投掷时同样重要,任何晃动都会造成修剪不均匀。...
导言 在陶瓷制作的所有阶段中,干燥似乎是最不令人兴奋的--没有戏剧性的变化,没有塑造粘土的双手,也没有炽热的窑炉。然而,这个安静、耐心的过程对于制作出耐用、精美的陶瓷绝对至关重要。许多可能令人惊叹的作品都因干燥不当而毁于一旦,因此这个低调的步骤是我们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快速总结: 适当的干燥可防止陶瓷制品出现裂缝、翘曲和应力 粘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产生内部张力,必须加以控制 作品不同部分的干燥速度不同,需要仔细观察 干燥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 必须控制湿度、温度和空气流通等环境因素 了解粘土和水 要理解为什么干燥如此重要,我们需要了解粘土和水之间的关系: 分子联系 粘土颗粒是板状结构,它们之间有水分子堆积在一起。当粘土干燥时,这些水分子蒸发,导致粘土颗粒相互靠近。这种移动会导致收缩,我们的炻器粘土收缩率通常为 5%-8%。 这种收缩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塑料阶段:粘土仍可加工并含有大量水分 皮革硬质阶段:粘土保持形状,但仍有一定弹性 骨干阶段:所有物理水分都已蒸发,只剩下化学结合水 这些阶段之间的过渡正是风险所在。如果木料的一部分干得比另一部分快,不均匀的收缩就会产生内应力,从而导致翘曲或开裂。 干燥设置:创造合适的环境 在我们的法兰克福车间,我们创造了专门的烘干空间,使我们能够进行控制: 湿度水平 湿度越高,干燥速度越慢,而这往往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使用 湿度计用于监测条件 创造微环境的塑料覆盖物 天气干燥时在烘干柜中给托盘加水 在极端潮湿的天气里使用抽湿机 我们的目标并不总是高湿度,而是始终如一、可控的湿度,这样我们才能控制干燥速度。 空气循环 空气流动会影响粘土表面水分蒸发的速度。我们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干燥柜中的可调节通风口 可设置不同转速的风扇 战略性摆放部件,确保气流均匀 过多的空气流动会导致干燥不均匀,而过少的空气流动则会导致干燥缓慢的部件发霉。 温度控制 温度既影响水分蒸发的速度,也影响粘土颗粒的行为。我们的晾晒区保持 温度保持在 18-24°C (65-75°F) 之间 防止阳光和热源直射...
导言 经过数天或数周的精心干燥后,我们的陶瓷作品将面临第一次烧制考验。坯体烧制(德语为 "Schrühbrand")将易碎、多尘的粘土转化为永久性的陶瓷材料,这种化学和物理上的巨大变化为接下来的一切奠定了基础。 快速总结: 比色烧制是将粘土转化为陶瓷的第一次窑炉烧制 这种烧制温度通常达到 900-1000°C (1652-1832°F) 这个过程会烧掉有机物质,并使粘土发生化学变化 经过烧制后,作品更加坚固,但仍有足够的孔隙接受釉料 这一步骤需要仔细加载、编程和监控 比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情况 烧制比萨饼远不止是简单地加热粘土,而是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随着窑内温度的升高,粘土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化: 温度为 100°C (212°F):物理水蒸发(剩余的水分变成蒸汽) 350-500°C(662-932°F)之间:化学结合水被驱除 约 573°C (1063°F):出现石英反转--这是粘土中的硅矿物改变晶体结构的临界点 700-900°C(1292-1652°F)之间:有机物完全烧尽 到 950°C (1742°F) 时:粘土颗粒开始融合,形成陶瓷材料 一旦发生这些变化,就再也回不去了--可塑的粘土永远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坚硬的陶瓷。这种不可逆转的变化正是陶瓷在人类历史上经久耐用的原因。 准备比萨烧制 最终检查 在装窑之前,每件干透的作品都要经过最后的检查: 我们检查烧制过程中可能扩展的毛细裂缝 我们确保所有部件完全干燥(即使是轻微的湿气也会导致爆炸) 我们轻轻地清理表面的灰尘或碎屑 我们检查签名或制造商标记是否清晰 装窑 正确装弹是成功发射的关键: 由于部件在烧制过程中会收缩,因此不能相互接触 空气循环需要在整个窑内均匀流动 较重的物品放在较低的架子上,较轻的物品放在较高的架子上...
导言 您是否想过,为什么手工陶瓷具有大规模生产的陶瓷无法比拟的特殊品质?秘诀就在于制作过程--将原始泥土转化为盛放清晨咖啡的杯子或盛放晚间汤水的碗的细致过程。 快速总结: 制作陶瓷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能需要数周时间 每件作品至少要经过 7 个不同的阶段:准备、投掷、修整、干燥、比萨烧制、上釉和釉烧制 每个步骤都需要特定的技能、工具和耐心 每件作品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这也是手工陶瓷独具特色和品质的关键所在。 让我们一起回顾法兰克福工作坊中发生的神奇转变。这只是一个概述,我们将在不同的文章中深入探讨每个阶段。 粘土之旅:从大地到餐桌 1.准备工作:奠定基础 在陶艺家接触砂轮之前,都要进行重要的准备工作。我们仔细称量粘土,以确保作品的一致性,然后揉捏(我们称之为 "楔入"),以去除气泡,形成均匀的质地。就像揉捏面包面团一样,这个步骤需要肌肉和知识--揉得太少,您的作品可能会在窑中爆炸;揉得太多,粘土会变得疲惫和反应迟钝。 这些基础工作看似简单,但却是质量的起点。即使是最精湛的投掷技巧,也无法挽救准备不充分的粘土。 2.投掷:舞蹈开始 提起陶器制作,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 "投掷"--在轮子上塑造旋转陶土的迷人过程。这种手与粘土之间的舞蹈需要多年才能掌握。 首先是对中,我们要将粘土在砂轮上完全对齐--这一步非常困难,但对于对称的作品来说却至关重要。然后,我们打开居中的粘土,将泥壁向上拉,逐渐形成想要的形状。 我们系列中的每一个杯子、碗或花瓶最初都是一坨粘土,通过轻柔的压力、水和不断的微调,使其成型。抛泥阶段决定了每件作品的基本形状、厚度和比例关系。 3.修剪:找到最终形态 一旦抛出的作品干燥到我们所说的 "硬皮 "状态(仍然湿润,但足够坚硬,可以操作),我们就将其送回砂轮进行修整。这时,我们会对形状进行细化--制作脚环、削薄厚重的区域,并增加曲线和角度的清晰度。 修整是将粗糙的造型转化为具有意向和个性的作品。这是一个减法过程,我们小心翼翼地去除多余的粘土,以展现每件产品的真实特征。 4.干燥:需要耐心 可以说,干燥是最不光彩但也是最关键的阶段。适当的干燥可使粘土中的水分缓慢而均匀地蒸发,从而防止裂缝和翘曲。 根据作品的大小和厚度,这可能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我们不能操之过急--许多精美的作品就是因为匆忙干燥而丢失的。 我们的车间有专门的烘干区,可以控制湿度和气流,确保每件作品都干得恰到好处。 5.比色烧制:第一次转变 第一次入窑烧制称为坯体烧制(或德语 "Schrühbrand")。烧制时,窑内温度约为 1000°C(1832°F),将粘土从易碎、多尘的材料转变为多孔、永久的陶瓷。 最初的烧制过程缓慢而有条不紊,烧掉粘土中残留的水分和有机物质。烧制后的作品更加坚固,但仍有足够的孔隙接受釉料。 6.上釉:增添色彩和功能 现在,艺术决策开始了。上釉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还能使多孔比萨器皿具有食品安全性和防水性,同时增加色彩、质感和视觉趣味。 我们通过各种技术上釉,包括浸渍、浇注、刷涂和喷涂。每种方法都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还经常将各种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我们的标志性外观。 上釉的化学反应非常复杂,烧制前的效果往往与烧制后的效果完全不同。我们多年的经验和无休止的测试帮助我们预测釉料中的矿物质在高温下与炻瓷粘土的反应。 7.烧釉:最后的魔法 最后的烧制(或称...